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院所动态
党员“双报到” 战“疫”• 守“沪”
发布日期:2022-04-06 09:36 浏览次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他们,响应号召,在特殊时期彰显特殊责任和特殊担当,纷纷到社区“报到”。

他们,是这座具有光荣传统城市的力量之源。

他们,或许忙碌得来不及留下影像,却使得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致敬,所有可爱的SIMT志愿者们!

 

3月24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倡议信,要求全市党员通过属地化社区报到,下沉一线,在社区参加防疫工作。在这封信发出后,我院312名党员在1天时间内100%完成在社区“再报到”,在近一周内有逾70人次党员主动“出击”,在特殊时期彰显特殊责任和特殊担当。

他们有的成为生活物资集中“采购者”,有的成为小区行走的“广播员”,有的成为外卖和快递的“分发员”,有的成为抗原检测试剂的“发放员”和“辅导员”,有的成为核酸检测的“领操员”……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几位的故事

 

【胡萝卜蹲,胡萝卜蹲完白菜蹲】

3月26日,由市局机关党委牵头,院青年党员张忠立、施禅臻、姜毅韡和入党积极分子薛菊薇参与的志愿队伍,走进浦东新区北蔡地区的一家农贸市场,承担了蔬菜装包的任务。他们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在堆满市民们所“青睐”的蔬菜品种的仓库里挥洒汗水。

看到一车皮一车皮的蔬菜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自觉地分为“莴苣笋组”、“胡萝卜组”与“白菜组”等,并以此互相亲切称呼。一想到这些蔬菜能及时运送到有急需的居民手中,他们鼓足干劲、几乎不停歇。从拆包、去泥去烂叶、分切白菜、展袋、装包、到封包、总装包,一道道“工艺”下来,他们时而蹲下、时而起身、时而弯腰,成为了党旗下的一道风景线。


【从“大蓝”到“大白”】

受疫情影响,院强检中心党支部的彭潞所居住的小区前后封闭了多次,不同颜色的防护服,见证了她不甘缺席的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多年从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她,悄然地把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迁移到了志愿服务中,为了减少聚集,她细化到分钟,列出负责的29户居民的核酸检测时间计划表,并逐一做好通知;她自己则在“穿堂风”经过的户外检测点站了一下午。有“低血糖”偶发病史的她,在出门前还特意吃了几块巧克力,或许是巧克力的作用,更可能是志愿者的热情,“我发现特别有用,一直到晚上都不饿”。“我们社区里还有几位70多岁的志愿者,真的非常感动,碰到有些文件上的字他们看不大清了,我就帮看一下”“为了大家的好,我觉得我做的没什么”。


【长大了,我也想做志愿者】

深夜,院基础中心党支部的陈婉如居住小区接到需开展核酸检测的紧急通知时,她主动请缨,成为小区的志愿者。她在社区里“一人分饰多角”,面对小区里独居老年人众多的特点,她便帮助老人在健康云上登记核酸检测,还安慰第一次做核酸检测的老人不必惊慌;当采样的工作人员忙不过来时,她又前去协助医生准备采样的棉签。一场大雨袭来,身着“大白”的她,让出自己的雨衣,给排队检测的老人披上,“毕竟我自己还年轻,但是老年人经不起着凉”。陈婉如家中的幼子起初曾哭着不希望妈妈去做志愿者,觉得那是一个危险的岗位。但是当看到妈妈变身“大白”,能够在社区里发光发热、帮助邻里,其他小朋友也会投来一些不一样的眼光,他由衷地自豪,“长大了,我也想做志愿者”。

【守护上海“最大”的社区】

“以前还觉得小区太大,管理不方便,现在看来,这样的社区里面设施应有尽有,人多力量也大”。居住于闵行区上海康城的材质中心党支部的林芳,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小区封控期间,承担了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扫码志愿服务,一度导致了“鼠标手”。“康城可是有着3万8千人的社区”“有个女居民扫完码看别人队伍比较快跑去插队了,我眼急手快穿着防护服追了两条队伍把她找回来了”“冷了就贴暖宝宝,因为穿着大白服不好吃饭也不好上厕所,直到晚上九点半结束才会吃上”,化身为“大白”的她,努力地用行动守护着她所热爱的社区与城市。


【条件有限,关爱无限】

条件保障处党支部的熊炜所在的古美街道处在本次疫情较为严重的闵行区,他第一时间就向居委报名争当志愿者。他了解到由于封控,小区有很多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居民药品储备不足,于是主动请缨为大家买药配药。他和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统计小区内居民急需用药的信息,收集了大家的病历本和医保卡后,迅速自驾车前往最近的医院。由于各个居民的药品需求都不相同,他在问诊时认真核对,确保信息准确不能有错误和遗漏,历经4个小时配好所有药品后又马不停蹄地将药品一一分发至上百位急需用药的居民手中,解决了小区内第一批基础性疾病居民的燃眉之急。熊炜说“看到居民们拿到药品时的微笑,听到他们由衷的感谢,我感到心里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之上是疫情灰霾即将散去后的蓝天。


党员“双报到” 战“疫”• 守“沪”

信息来源:党工团 院办公室 时间: 2022 -04 -06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

他们,响应号召,在特殊时期彰显特殊责任和特殊担当,纷纷到社区“报到”。

他们,是这座具有光荣传统城市的力量之源。

他们,或许忙碌得来不及留下影像,却使得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致敬,所有可爱的SIMT志愿者们!

 

3月24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倡议信,要求全市党员通过属地化社区报到,下沉一线,在社区参加防疫工作。在这封信发出后,我院312名党员在1天时间内100%完成在社区“再报到”,在近一周内有逾70人次党员主动“出击”,在特殊时期彰显特殊责任和特殊担当。

他们有的成为生活物资集中“采购者”,有的成为小区行走的“广播员”,有的成为外卖和快递的“分发员”,有的成为抗原检测试剂的“发放员”和“辅导员”,有的成为核酸检测的“领操员”……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几位的故事

 

【胡萝卜蹲,胡萝卜蹲完白菜蹲】

3月26日,由市局机关党委牵头,院青年党员张忠立、施禅臻、姜毅韡和入党积极分子薛菊薇参与的志愿队伍,走进浦东新区北蔡地区的一家农贸市场,承担了蔬菜装包的任务。他们在充分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在堆满市民们所“青睐”的蔬菜品种的仓库里挥洒汗水。

看到一车皮一车皮的蔬菜还在源源不断地运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们自觉地分为“莴苣笋组”、“胡萝卜组”与“白菜组”等,并以此互相亲切称呼。一想到这些蔬菜能及时运送到有急需的居民手中,他们鼓足干劲、几乎不停歇。从拆包、去泥去烂叶、分切白菜、展袋、装包、到封包、总装包,一道道“工艺”下来,他们时而蹲下、时而起身、时而弯腰,成为了党旗下的一道风景线。


【从“大蓝”到“大白”】

受疫情影响,院强检中心党支部的彭潞所居住的小区前后封闭了多次,不同颜色的防护服,见证了她不甘缺席的每一次的志愿服务。多年从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她,悄然地把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迁移到了志愿服务中,为了减少聚集,她细化到分钟,列出负责的29户居民的核酸检测时间计划表,并逐一做好通知;她自己则在“穿堂风”经过的户外检测点站了一下午。有“低血糖”偶发病史的她,在出门前还特意吃了几块巧克力,或许是巧克力的作用,更可能是志愿者的热情,“我发现特别有用,一直到晚上都不饿”。“我们社区里还有几位70多岁的志愿者,真的非常感动,碰到有些文件上的字他们看不大清了,我就帮看一下”“为了大家的好,我觉得我做的没什么”。


【长大了,我也想做志愿者】

深夜,院基础中心党支部的陈婉如居住小区接到需开展核酸检测的紧急通知时,她主动请缨,成为小区的志愿者。她在社区里“一人分饰多角”,面对小区里独居老年人众多的特点,她便帮助老人在健康云上登记核酸检测,还安慰第一次做核酸检测的老人不必惊慌;当采样的工作人员忙不过来时,她又前去协助医生准备采样的棉签。一场大雨袭来,身着“大白”的她,让出自己的雨衣,给排队检测的老人披上,“毕竟我自己还年轻,但是老年人经不起着凉”。陈婉如家中的幼子起初曾哭着不希望妈妈去做志愿者,觉得那是一个危险的岗位。但是当看到妈妈变身“大白”,能够在社区里发光发热、帮助邻里,其他小朋友也会投来一些不一样的眼光,他由衷地自豪,“长大了,我也想做志愿者”。

【守护上海“最大”的社区】

“以前还觉得小区太大,管理不方便,现在看来,这样的社区里面设施应有尽有,人多力量也大”。居住于闵行区上海康城的材质中心党支部的林芳,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小区封控期间,承担了核酸检测过程中的扫码志愿服务,一度导致了“鼠标手”。“康城可是有着3万8千人的社区”“有个女居民扫完码看别人队伍比较快跑去插队了,我眼急手快穿着防护服追了两条队伍把她找回来了”“冷了就贴暖宝宝,因为穿着大白服不好吃饭也不好上厕所,直到晚上九点半结束才会吃上”,化身为“大白”的她,努力地用行动守护着她所热爱的社区与城市。


【条件有限,关爱无限】

条件保障处党支部的熊炜所在的古美街道处在本次疫情较为严重的闵行区,他第一时间就向居委报名争当志愿者。他了解到由于封控,小区有很多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居民药品储备不足,于是主动请缨为大家买药配药。他和居委会干部挨家挨户统计小区内居民急需用药的信息,收集了大家的病历本和医保卡后,迅速自驾车前往最近的医院。由于各个居民的药品需求都不相同,他在问诊时认真核对,确保信息准确不能有错误和遗漏,历经4个小时配好所有药品后又马不停蹄地将药品一一分发至上百位急需用药的居民手中,解决了小区内第一批基础性疾病居民的燃眉之急。熊炜说“看到居民们拿到药品时的微笑,听到他们由衷的感谢,我感到心里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旗帜之上是疫情灰霾即将散去后的蓝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