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要闻 > 图片新闻
传承弘扬劳模精神 铸就科技创新团队
——记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劳模工匠们
发布日期:2023-04-26 14:12 浏览次数:

【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即将到来的“五一”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日子里,让我们向坚守科技创新、计量测试前沿阵地的劳模、工匠、先进集体和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不懈奋战在计量检测岗位一线的劳动者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深化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和我院计量测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

【全国先进工作者——任学弟】

任学弟曾任热工能源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去年退休后,他婉拒多方邀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云岭大地,圆了自己的教师梦。正如任学弟劳模的退休感言一样:“始终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的心,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做一点有益的事,做一个大写的人”,在支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全国劳模、上海计量人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    


早在退休前,任学弟就把目光瞄准了云南,找到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主任、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组长罗晓平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主动请缨到乡村支教。2022年8月,任学弟舍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背上行囊来到澜沧江边,开启了他的支教新生活。有人问他为什么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南边陲,他说了一句最朴素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正是这样,当他听说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奇缺数学老师,他便主动向上海援滇干部、澜沧县委常委、副县长禹旭晨提出了申请,请求前往义务支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选择扎根云岭大地发挥余热的任教授,在支教帮扶的道路上,向澜沧职中学子传递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精神、物质上的双重助力。在发挥余热的岗位上,他将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正如他在工作岗位上,培养一位又一位青年技术骨干一样,退休不褪色,全国劳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精神品格依然发光发热。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领军人才——傅云霞】

傅云霞,院机械制造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她始终围绕超精密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新型战略产业中的高精密几何量量值的计量表征方法与溯源技术研究,深入生产车间、查阅国内外资料、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找差距、补短板,在一次次碰壁和失败中实现了多项关键核心计量技术的提升。经过30余年的不懈奋斗实现从基本依靠引进仪器,到多台套计量型仪器的自主研发。开发的“标准光滑圆柱环规检测装置”等关键仪器设备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精密计量领域多种相关仪器的空白,打破了国外校准机构垄断的格局。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而测量技术相对落后、溯源体系尚未建立的挑战,傅云霞带领团队开启我院纳米几何量计量技术研究。从科技部首批质检公益性项目“纳米尺寸测量与定标技术研究”到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微纳米测量仪器的几何量量值溯源问题。


从第一个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到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为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快速、独立、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傅云霞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技术优势”,同时要坚持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初心,牢记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要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服务中求创新,在奉献中找发展,为国家计量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作为一名上海计量人的光荣使命。



【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来磊】

 来磊,院电子电气所所长、党支部书记,教授级高工。她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成效显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所长书记,带领部门团队持续攻坚克难,先后建成国家卫星导航质检中心和国家时频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以计量科技创新和检测技术服务支撑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

她始终坚持学用结合,注重计量传承,建立和培养五个科技创新团队,在时频、高压、电能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资深科研工作者,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精神锤炼自身业务技能,不断完善国家量值溯源体系,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多项课题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制修订国家技术规范10余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跨前指挥、紧密联系群众、关心关爱职工,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强有力的计量技术保障工作。


她始终聚焦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全球视野和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认真谋划部门长远发展,创新扁平化管理模式,以职工和部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断优化和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积极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和支撑政府智慧监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计量新动能。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上海工匠——唐方东】

唐方东,院化学电离所电离辐射室主任,教授级高工。他长期从事电离辐射计量检测与放射性计量学研究,创建电离辐射计量科技创新团队,针对电离辐射计量技术体系中存在的空缺,开展辐射防护与环境放射性监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核能及相关产业辐射安全等领域放射性活度与辐射剂量测量与溯源技术方法、计量标准、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创新;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锻炼造就高端专业人才;致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产业发展。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质检公益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委和国家总局科技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指导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主持制(修)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8部,参加制(修)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1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依托科研与技术成果建立了上海市放射性安全检测及污染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一系列计量标准装置和校准检测能力,进一步确立和保持了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电离辐射计量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服务于核能及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市场监管、前沿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范围遍及全国,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近两年来,先后获批成立了上海市唐方东职工工作室、上海市唐方东工匠创新工作室,为放大劳模工匠的辐射带动效应,以传帮带形式,加快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孵化,搭建新的更高的平台。工作室先后培育出以刘刚、赵超为技术骨干的青年英才,将创新研究的薪火传承到后辈手中。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静安区领军人才——刘刚】

刘刚,院生物计量创新团队负责人。他组建华东地区首个生物计量创新团队,开展以核酸为主的生物分析和计量溯源研究,2016年赴美国计量机构NIST访学,2021年团队获批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他先后开展了前沿生物测量方法研究,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取得突破,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开展分析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研究,编制标准规范6项,支撑生物分析结果溯源和质控;持续多年开展生物标准物质关键定值技术研究,获国家一级有证标准物质5项,二级标物19项,其中突击研发新冠病毒标准物质,及时为病毒核酸检测提供计量支撑,取得重大社会效益。近五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其中先进生物分析技术5项,生物标准物质核心定值技术12项。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上海市重大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人类表型计量标准研究,超额完成上海市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前期课题任务。他持续发挥技术专长,开展生物计量创新探索和社会服务,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溯源支撑。


近年来,刘刚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是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资助,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获评上海市静安区领军人才,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上海工匠——石雷兵】

石雷兵,院电子电气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他深耕电能计量30余载,率先研制华东地区最高电能计量标准装置,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建立起准确可靠的华东地区电能量传体系;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国内首创采用抽样统计方法对电能表进行状态更换,减少电子垃圾1000余吨,累积节省相关投资超过10亿元,为全国推广电能表状态轮换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方案”,助力社会绿色发展;他言传身教,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充电桩强制检定工作技术创新,完成首台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现场计量检定工作、研发充电桩快速检定设备,并运用大数据创新充电桩智慧计量监管新模式,为本市10万多根充电桩提供计量技术支撑,保障民生计量、助力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


他制(修)订7项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获11项发明专利,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7项殊荣;他先后担任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是OIML-CS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法制计量国际专家,带领实验室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实现“一次检测,一张证书,全球互认”,助推我国电能领域产业发展,用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响中国品牌,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石雷兵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计量初心、发挥技术专长,率先垂范,发扬传帮带精神,为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汤红云】

汤红云曾任院材质中心宝玉石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曾任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8)委员,从事岩石矿物、珠宝玉石的检测及研究工作38年。

汤红云秉承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积极为检验检测事业服务。在具备了系统坚实的珠宝玉石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探索,不断提高个人和实验室的学术水平。


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了46.6万字的著作《宝玉石鉴别工》。先后承担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红外、拉曼等光谱学分析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项目获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三等奖。研究此类课题,经常需要深入野外矿区和各类市场收集样品,还需要长时间在实验室制作标本、进行镜下观察和图谱的采集。这造就她的“火眼精金”。通过一系列的科研项目,汤红云确立了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鉴别各种类型宝玉石的方法,并建立了较为详实的矿物谱学图库。让那些合成和处理的珠宝“无所遁形”。为了解决和田子玉皮色成因的难题,她通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经过双眼鉴定的和田玉累积达到5万余件。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各种光谱检测手段的辅助,解决了和田玉子玉皮色成因的鉴定难题。成为目前上海地区唯一掌握鉴定和田玉子玉这一绝技的珠宝鉴定师。


 

传承弘扬劳模精神 铸就科技创新团队

信息来源:党工团 时间: 2023 -04 -26

【编者按】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即将到来的“五一”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日子里,让我们向坚守科技创新、计量测试前沿阵地的劳模、工匠、先进集体和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不懈奋战在计量检测岗位一线的劳动者们致以节日的祝贺!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深化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和我院计量测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

【全国先进工作者——任学弟】

任学弟曾任热工能源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去年退休后,他婉拒多方邀请、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云岭大地,圆了自己的教师梦。正如任学弟劳模的退休感言一样:“始终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的心,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做一点有益的事,做一个大写的人”,在支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全国劳模、上海计量人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    


早在退休前,任学弟就把目光瞄准了云南,找到上海市人民政府驻昆明办事处主任、上海援滇干部联络组组长罗晓平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主动请缨到乡村支教。2022年8月,任学弟舍弃了繁华的都市生活背上行囊来到澜沧江边,开启了他的支教新生活。有人问他为什么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南边陲,他说了一句最朴素的话,“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正是这样,当他听说澜沧县职业高级中学奇缺数学老师,他便主动向上海援滇干部、澜沧县委常委、副县长禹旭晨提出了申请,请求前往义务支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选择扎根云岭大地发挥余热的任教授,在支教帮扶的道路上,向澜沧职中学子传递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精神、物质上的双重助力。在发挥余热的岗位上,他将人性的光辉发挥到极致,正如他在工作岗位上,培养一位又一位青年技术骨干一样,退休不褪色,全国劳模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精神品格依然发光发热。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领军人才——傅云霞】

傅云霞,院机械制造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她始终围绕超精密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国家新型战略产业中的高精密几何量量值的计量表征方法与溯源技术研究,深入生产车间、查阅国内外资料、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找差距、补短板,在一次次碰壁和失败中实现了多项关键核心计量技术的提升。经过30余年的不懈奋斗实现从基本依靠引进仪器,到多台套计量型仪器的自主研发。开发的“标准光滑圆柱环规检测装置”等关键仪器设备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精密计量领域多种相关仪器的空白,打破了国外校准机构垄断的格局。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而测量技术相对落后、溯源体系尚未建立的挑战,傅云霞带领团队开启我院纳米几何量计量技术研究。从科技部首批质检公益性项目“纳米尺寸测量与定标技术研究”到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跨尺度微纳米测量仪的开发和应用”等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集成电路产业微纳米测量仪器的几何量量值溯源问题。


从第一个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到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为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快速、独立、健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傅云霞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技术优势”,同时要坚持开拓创新、服务社会的初心,牢记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要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在服务中求创新,在奉献中找发展,为国家计量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是作为一名上海计量人的光荣使命。



【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来磊】

 来磊,院电子电气所所长、党支部书记,教授级高工。她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成效显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所长书记,带领部门团队持续攻坚克难,先后建成国家卫星导航质检中心和国家时频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以计量科技创新和检测技术服务支撑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实施。

她始终坚持学用结合,注重计量传承,建立和培养五个科技创新团队,在时频、高压、电能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资深科研工作者,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精神锤炼自身业务技能,不断完善国家量值溯源体系,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多项课题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制修订国家技术规范10余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跨前指挥、紧密联系群众、关心关爱职工,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强有力的计量技术保障工作。


她始终聚焦国家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全球视野和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认真谋划部门长远发展,创新扁平化管理模式,以职工和部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己任,不断优化和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积极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和支撑政府智慧监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计量新动能。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模、上海工匠——唐方东】

唐方东,院化学电离所电离辐射室主任,教授级高工。他长期从事电离辐射计量检测与放射性计量学研究,创建电离辐射计量科技创新团队,针对电离辐射计量技术体系中存在的空缺,开展辐射防护与环境放射性监测、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核能及相关产业辐射安全等领域放射性活度与辐射剂量测量与溯源技术方法、计量标准、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创新;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锻炼造就高端专业人才;致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产业发展。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质检公益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委和国家总局科技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指导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主持制(修)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8部,参加制(修)订国家计量技术规范1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依托科研与技术成果建立了上海市放射性安全检测及污染控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一系列计量标准装置和校准检测能力,进一步确立和保持了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电离辐射计量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服务于核能及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市场监管、前沿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计量检测、技术服务范围遍及全国,社会与经济效益显著。


近两年来,先后获批成立了上海市唐方东职工工作室、上海市唐方东工匠创新工作室,为放大劳模工匠的辐射带动效应,以传帮带形式,加快青年技术人才培养孵化,搭建新的更高的平台。工作室先后培育出以刘刚、赵超为技术骨干的青年英才,将创新研究的薪火传承到后辈手中。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静安区领军人才——刘刚】

刘刚,院生物计量创新团队负责人。他组建华东地区首个生物计量创新团队,开展以核酸为主的生物分析和计量溯源研究,2016年赴美国计量机构NIST访学,2021年团队获批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他先后开展了前沿生物测量方法研究,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可靠性方面取得突破,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开展分析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研究,编制标准规范6项,支撑生物分析结果溯源和质控;持续多年开展生物标准物质关键定值技术研究,获国家一级有证标准物质5项,二级标物19项,其中突击研发新冠病毒标准物质,及时为病毒核酸检测提供计量支撑,取得重大社会效益。近五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7项,其中先进生物分析技术5项,生物标准物质核心定值技术12项。主持和参与科技部重点专项课题、上海市重大专项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人类表型计量标准研究,超额完成上海市重大专项(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前期课题任务。他持续发挥技术专长,开展生物计量创新探索和社会服务,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溯源支撑。


近年来,刘刚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是全国生物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资助,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获评上海市静安区领军人才,上海市抗疫先进个人。


【上海工匠——石雷兵】

石雷兵,院电子电气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他深耕电能计量30余载,率先研制华东地区最高电能计量标准装置,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建立起准确可靠的华东地区电能量传体系;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国内首创采用抽样统计方法对电能表进行状态更换,减少电子垃圾1000余吨,累积节省相关投资超过10亿元,为全国推广电能表状态轮换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方案”,助力社会绿色发展;他言传身教,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充电桩强制检定工作技术创新,完成首台特斯拉超级充电桩现场计量检定工作、研发充电桩快速检定设备,并运用大数据创新充电桩智慧计量监管新模式,为本市10万多根充电桩提供计量技术支撑,保障民生计量、助力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


他制(修)订7项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获11项发明专利,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7项殊荣;他先后担任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是OIML-CS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法制计量国际专家,带领实验室通过国际同行评审,实现“一次检测,一张证书,全球互认”,助推我国电能领域产业发展,用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打响中国品牌,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石雷兵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计量初心、发挥技术专长,率先垂范,发扬传帮带精神,为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工匠——汤红云】

汤红云曾任院材质中心宝玉石实验室主任,教授级高工,曾任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8)委员,从事岩石矿物、珠宝玉石的检测及研究工作38年。

汤红云秉承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积极为检验检测事业服务。在具备了系统坚实的珠宝玉石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探索,不断提高个人和实验室的学术水平。


她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编著了46.6万字的著作《宝玉石鉴别工》。先后承担完成科研项目6项,其中《红外、拉曼等光谱学分析技术在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项目获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三等奖。研究此类课题,经常需要深入野外矿区和各类市场收集样品,还需要长时间在实验室制作标本、进行镜下观察和图谱的采集。这造就她的“火眼精金”。通过一系列的科研项目,汤红云确立了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鉴别各种类型宝玉石的方法,并建立了较为详实的矿物谱学图库。让那些合成和处理的珠宝“无所遁形”。为了解决和田子玉皮色成因的难题,她通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经过双眼鉴定的和田玉累积达到5万余件。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各种光谱检测手段的辅助,解决了和田玉子玉皮色成因的鉴定难题。成为目前上海地区唯一掌握鉴定和田玉子玉这一绝技的珠宝鉴定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